EN
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网上展馆>内容分享

世界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

2018-12-11 14:44 南方网 吴哲 王佳欣 刘倩 何静文

 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大湾区发展优势

  2017年的最后一天,历经14年筹备、建设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——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,具备通车条件。“港珠澳大桥打通了三地互联互通的‘任督二脉’。”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说。

  2018年5月25日,虎门二桥建设再传捷报:被誉为“世界第一跨度钢箱梁悬索桥”、跨径达1688米的坭洲水道桥顺利合龙。至此,虎门二桥两座超千米级主桥均顺利贯通,向2019年上半年通车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。

  9月23日,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运营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认为,这标志着香港正式加入国家高铁网络,不仅连通广州、深圳、香港这三个高速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龙头城市,还将香港连接至首都经济圈和长三角区域,有助增强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,创造更多发展机遇。

  随着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加速推进,粤港澳大湾区内已形成以口岸为节点,由轨道、公路、水运、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跨界交通基础设施体系,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极大促进了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的畅通,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说,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,粤港澳可以说是“强强结合”,共同创造了“世界工厂”的奇迹。如今,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要重新认识新时期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使命,以开放思维、世界眼光看待问题,打造世界一流湾区。

  “未来,低产值的产业将很难在粤港澳大湾区生存。”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吴宏斌说,早期到珠三角投资的港商,利用的是内地庞大而低价的劳动力优势,如今环境设施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,唯有努力推动转型升级,才能生存下来。他建议,大湾区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、法律、教育、医疗等港澳专业服务业的开放或合作,提升整体产业层次。

  今年初,广东省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创新专项小组,在“一国两制”框架下探索建立合作机制,推动粤港澳在基础设施、科技创新、产业发展、贸易通关、营商和生活环境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。

  “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中,要更好地对接国家发展战略,将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大湾区的建设优势。”全国政协常委、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、丽新集团主席林建岳认为,要发挥香港自由经济政策、金融市场开放、出入境相对开放和简易、采用普通法制度、以中英双语为法定语言、与国际商业市场完全接轨等多方面的优势,为大湾区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。

  比肩世界三大湾区,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、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人才资源,粤港澳大湾区将爆发出“9+2>11”的乘数效应。

  粤港澳三地说

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单涉及一个湾区经济的规划,更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。大湾区发展规划与京津冀、长三角区域规划一致,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、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其定位值得三地高度重视。这也再次表明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和支持,极大鼓舞了香港各界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信心。

  我们要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,将三地独特性转化为优势,是大湾区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;高质量、高起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。

  未来,香港要发挥自由经济政策、金融市场开放、出入境相对开放和简易、与国际商业市场完全接轨等多方面优势,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大湾区建设的优势。

  ——全国政协常委、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、丽新集团主席林建岳

  粤港澳大湾区是“一国、两制、三个关税区”,充分融合了三地优点,既有世界最完善的制造业,也有全球最自由的贸易港口和国际金融中心。各个核心城市应注重优势互补、错位发展,避免重复建设,要把“两制”的特色与湾区各中心城市的优点发挥好。

  要理顺体制机制问题,三地需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畅通湾区内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,特别要下决心解决大门已开、玻璃门未开的现象,带动更多港澳年轻人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。

  新时代新征程,广东、香港、澳门三地应是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,携手走向全球。

  ——全国政协常委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

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,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。推进并实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,是中央对港澳贯彻落实“一国两制”最大的支持,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,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、提升竞争力、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相信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完善创新合作机制,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,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、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,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。

  ——全国政协常委、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、澳门泊车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有礼

COPYRIGHT © 2018 南方新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

ICP备案号: 粤B-20050235

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45号

指导单位: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东省委网信办

执行单位:南方新闻网 制作机构:南方网 | 融媒体实验室

网上展馆浏览量